亲爱的同学们
在这个信息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
便捷与风险如影随形
作为初入社会的大学生
我们更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犯罪目标
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财产安全
我们特此推出这篇防诈指南
帮助每位同学远离诈骗
一、 仿冒身份类诈骗
1.虚假网络贷款
诈骗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贷款APP,以“低利息、高额度、不看征信”等噱头吸引受害人前来贷款,待提现时以交会员费、输错提现账号解冻费、刷流水提高征信等理由诈骗钱财。
2.冒充客服
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,冒充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,谎称快递丢失、商品问题要退赔,或者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要取消等,诱骗受害人按照操作将钱转给骗子。
3.冒充公检法
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,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、洗钱、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,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,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“安全账户”进行资金清算实施诈骗。
4.冒充老师收费
诈骗分子偷偷进入家长群,复制班主任老师的头像和信息,在老师上课的时间段,以收取学杂费为由,假冒班主任在群内发二维码或者银行卡诱骗家长转账。
二、 利益诱惑类诈骗
1.刷单返利
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、地推、送礼品等,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、做任务,受害人完成“新手任务”后,诈骗分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,待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断联进行诈骗。
2.虚假投资理财
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,通过多种渠道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,刚开始获得高额收益并且可以提现,最后不能提现,或者通过平台后台控制涨跌假装将钱全部亏空。
3.虚假福利领取
诈骗分子伪造中央、部委公文,打着国家、民族旗号,虚构精准扶贫、慈善富民等项目,声称只要交少量的钱就可以领取巨额福利,诱骗老年人投资。
4.买卖游戏账号
诈骗分子假称要购买受害人的游戏装备或者账号,诱骗受害人到指定的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,然后以账户资金被冻结、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。
5.红包返利
诈骗分子以明星过生日、粉丝福利等为由,称只要发红包就十倍返还,诱骗未成年人进入“红包群”。开始小额红包真实返利,后续加大金额后,以联单、账户冻结、保证金等理由实施诈骗。
三、 网络交友类诈骗
1.网恋诈骗
诈骗分子复制他人图片打造虚假社交账号,与受害人网恋,然后以资金周转、生病、生日、节日等各种理由诈骗受害人的钱财。
2.异国情缘
诈骗分子假冒外籍军官、维和士兵等身份,通过社交平台结识受害人,在长期聊天中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后,谎称要将一笔资金交受害人保管,以寄递费、通关费等诱骗受害人转账。
3.“杀猪盘”
诈骗分子虚构社交平台账号,通过婚恋网站、社交平台寻找单身、离异的受害人,每日嘘寒问暖迅速建立恋爱关系,以带受害人赚钱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投资,最后不能提现。
4.裸聊敲诈
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后,提出裸聊要求,并以观看直播为由诱骗受害人下载木马软件,从而获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。获得受害人裸**后,以发送视频给通讯录好友威胁受害人多次转账。
5.直播打赏
诈骗分子物色女主播在前台直播,男运营则冒充女主播和粉丝聊天,通过暧昧聊天制造温柔陷阱,以完成直播任务、PK打榜等理由诱骗受害人打赏。
四、虚假消费类诈骗
1.虚假购物
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发布手机、平板、口罩、药品等紧俏商品的虚假广告,诱骗受害人缴纳定金或者支付货款,最后将受害人拉黑或者拖延不发货。
2.海外代购
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发布海外代购广告,诱骗受害人购买海外商品,然后以商品被海关扣留需要开箱查验费、补缴税款、保证金等理由诈骗钱财。
3.“卖茶女”
诈骗分子虚构一个“美女”的社交平台账号,添加男性好友聊天,逐步透露家中爷爷种茶、炒茶,然后假称爷爷生病、茶叶滞销,勾起男性的保护欲,高价购买劣质茶叶。
五、 钓鱼类诈骗
1.机票退改签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飞机乘客购票信息后,发短信给乘客,称航班因机械故障、天气等原因需要退改签,并可以领取补偿,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支付信息进行盗刷。
2.中奖诈骗
诈骗分子在网上广发广告引诱受害人抽奖,受害人轻松获奖,奖品丰厚,但是领奖先要进行公证、缴税等,诱骗受害人转账。
3.领取游戏皮肤、装备
诈骗分子在游戏中发布广告,称可以免费领取皮肤或装备,引诱未成年学生添加好友,然后声称其父母涉嫌犯罪为由恐吓,诱骗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向骗子转账。
六、 维权类诈骗
1.培训机构退费
诈骗分子冒充网络培训机构,向受害人发送退费信息,引诱受害人下载涉诈APP,然后以投资返利、认购国债等方式进行“退费”,等受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不能提现。
2.网警维权
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“反诈骗中心”的虚假诈骗网站、QQ号码,引诱被骗的受害人前去“报案”,然后声称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不安全,要受害人将钱转到“安全账户”,或者称已经帮受害人追回钱款,要受害人转钱进去解冻账号,从而实施诈骗。
3.律师维权
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律师事务所的网站,诱骗被骗的受害人点击进去维权,然后以建档费、被骗资金追回需要激活等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。
4.黑客维权
诈骗分子冒充黑客发布QQ号,引诱被骗的受害人前来求助,然后假称已经帮助追回被骗款,但先要交纳10%的手续费、技术破解服务费等,诱骗受害人转账。
七.征信类诈骗
1.冒充京东客服诈骗
诈骗分子冒充京东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,称需要关闭其京东金条(白条)业务,否则会影响征信。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共享手机屏幕,以“保护账户资金安全”“审查账户资金”为由,诱骗受害人转账。
2.驻校校园贷
诈骗分子获取大学毕业生学籍信息,冒充网贷平台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,谎称根据国家政策,需注销校园贷,然后以资金核查、确认本人操作为由,诱骗受害人贷款并将钱转到“认证对接账户”“安全账户”。
八.其他类型诈骗
1.冒充好友借款
诈骗分子利用其他渠道骗取受害人语音说“是我是我”,然后盗取受害人微信,向其好友借钱,并将“是我是我”的语音发给好友,打消好友的疑虑,从而实施诈骗。
2.虚假招聘
诈骗分子冒充中介机构发布招聘广告,诱骗受害人前来应聘,再以体检费、**费、培训费等理由让受害人交钱,甚至骗其贷款。
3.手工活诈骗
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手工活回收的广告,诱骗受害人网上签订合同,购买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回去组装。组装完成交货时,却鉴定产品不合格,不予回收,从而实施诈骗。
4.兼职诈骗
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兼职平台,引诱大学生群体兼职做任务,发布的任务为注册社交平台账号、提供银行卡进行转账等内容。这些账号和银行卡被诈骗分子用来诈骗,受害人无意中成了骗子的帮凶,可能涉嫌“帮信罪”。
如今,诈骗手段愈发“高明”,诈骗方式花样百变。请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,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,不泄露个人信息,不轻易给他人转账,谨防上当受骗,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平安而愉快的校园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