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寒露,位列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,亦是秋季时序中的第五个节气。从天文学角度界定,此时北斗斗柄指向 “戊” 位,太阳直射点持续南移,最终抵达黄经 195°;其交节时间相对固定,多在公历每年 10月7日至9日之间。 作为深秋的标志性节令,寒露同时还是干支历中戌月的开端。它并非单纯的时间节点,更是一个精准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 —— 进入寒露后,冷空气南下愈发频繁,往往触发气温波动;昼夜温差显著拉大,白天秋阳尚存暖意,入夜后寒凉便迅速蔓延;此外,随着降水减少、空气湿度降低,“秋燥” 的特征也会愈发明显,成为这段时间最突出的气候感受。
寒露三侯,共话雁归之秋

01鸿雁来宾
鸿雁来宾:自白露开始,就有鸿雁陆续南迁,到寒露时,最后一批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。古人称后至者为 “宾”,所以有了 “鸿雁来宾” 的说法。
02雀入大水为蛤
雀入大水为蛤:寒露五天之后,天气进入深秋,寒气逼人,雀鸟们都躲藏起来。此时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,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,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。
03菊有黄华
菊有黄华:寒露后五天,菊花开始普遍开放。在阴气渐重的深秋,菊花凌寒怒放,为肃杀凄凉的季节增添了一丝生机。
传统民俗,品味秋日雅趣

观红叶
寒露一到,秋意便在风里添了浓韵。飒飒秋风掠过山林,像是给枫叶递了调色盘,原本青涩的叶片,慢慢晕开浅红、酡红,最后连成一片热烈的红浪。漫山遍野的红叶,层层叠叠铺在山间,时而像天边倾泻的晚霞,绚烂夺目;时而像铺开的锦绣绸缎,精致明艳,每一帧画面都浸着深秋的诗意,让人恍惚走进了画里。 此时正是赏红叶的好时候,人们总爱趁着这清爽时节走进山林,看红叶在风里轻轻摇曳,听叶片簌簌作响,把寒露的秋意,都揉进这赏叶的惬意时光里。

吃螃蟹
民间素有 “九月团脐,十月尖” 的说法,寒露恰是 “九月团脐” 的好时节 —— 此时的雌蟹卵满膏肥,金黄的蟹黄丰腴绵密,正是品尝母蟹的最佳时机。
不过食蟹虽美,也需注意禁忌:过敏体质者、脾胃虚寒人群,以及孕妇、高血脂患者,应尽量避免食用蟹黄,以防引发不适或加重身体负担;同时还要谨记,螃蟹忌与柿子同食,二者同食易在体内生成不易消化的胃石,可能导致腹痛、腹胀等症状,影响健康。

吃花糕
九九登高后有吃花糕的习俗,因 “高” 与 “糕” 谐音,应节糕点谓之 “重阳花糕”,寓意 “步步高升”。花糕有 “糙花糕”“细花糕” 和 “金钱花糕” 等多种。

吃柿子
民谚有 “立秋核桃白露梨,寒露柿子红了皮”,寒露时柿子恰好成熟,是吃柿子的好时候,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较高,经常食用有利于补虚、止咳、利肠、除热。

吃芝麻
根据中医 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 的理论,寒露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,而芝麻具有润肠通便、健胃保肝等功效,所以民间有 “寒露吃芝麻” 的习俗,北方地区寒露前后芝麻球、芝麻酥等很流行。

饮菊花酒
寒露与重阳节接近,此时菊花盛开,为除秋燥,某些地区有饮 “菊花酒” 的习俗,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、酒曲酿制而成,古称 “长寿酒”,有养肝、明目、健脑、延缓衰老等功效。
寒露至 秋已深
穿暖衣 吃热食
愿你内心充盈暖意
投身这迷人的深秋
奔向美好又明亮的远方
部分信息源自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和公益分享。若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