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我们总是自信“不会被套路”。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电信诈骗的手段花样翻新、层出不穷,冒充公检法、虚假中奖、刷单返利…… 这些常见套路你都了解多少?为了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,让我们一同学习实用防诈骗知识,共筑校园安全防线。
问:什么是电信诈骗?
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、短信、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手段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远程操控受害者转账、汇款或泄露敏感信息(如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),从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。
问: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
01 兼职刷信誉诈骗
不法分子以提供网络兼职为由或者让受害人在其提供的链接上购物,并承诺给予提成或奖金。当受害人完成购物交易后,拒不退还购物本金及奖金并失去联系。
02 网上购物诈骗
骗子通过虚假购物网站设置各大银行链接图标,诈骗当事人点击进入,盗取被害人网银账号和密码,通过网银盗取钱款。或者当事人登录购物网站时,骗子即时就从网上获取当事人信息,给当事人打电话或发短信,借口交易未成功、系统故障、系统升级、交易失败、交易冻结、重新操作等原因,让当事人加QQ号,发虚假网站链接、打开电脑的远程协助替其操作等等,骗取当事人账号、密码、验证码,将当事人银行卡内的钱转走。
03 网络游戏交易诈骗
主要诈骗手段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,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,进行游戏币及装备的买卖,在骗取玩家信任后,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,待得到钱款后即食言,不予交易;或者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,待得到玩家提供的汇款及游戏账号后,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。
04 校园贷诈骗
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,不法分子谎称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”;针对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学生,不法分子则称“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,需要配合注销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。”他们以“清查账户”为由,让学生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的腰包。
05 冒充公检法诈骗
骗子冒充公安局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,以涉嫌违法犯罪需配合调查为由,要求你将资金转到所谓“安全账户”进行验资,或诱导你提供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密码等。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、网络办案,更不存在“安全账户”。
06 冒充熟人诈骗
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通讯录信息,冒充你的亲朋好友,以生病、遇到急事急需用钱为由向你借钱。遇到这种情况,务必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。
问:怎么预防电信诈骗
01 要有反诈意识
对于任何人,尤其是陌生人,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,遇人遇事,应有清醒的认识,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,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、盲从。要懂得调查和思考,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。接到类似要钱、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、有防诈意识,切记“不听、不信、不汇款”,一定要及时与学校、孩子直接联系、亲自核实。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、诈骗手段要谨言慎行。
02 不要感情用事
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,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。若有人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,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,要学会听、观、辨,即听其言、观其色、辨其行,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。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,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,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。
03 切忌贪小便宜
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、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,不要轻信,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,以免上当受骗。
04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
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,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。
防诈骗小口诀
陌生电话要警惕,可疑短信需注意;
中奖退税送便宜,哄你汇钱是目的;
暴利理财和投资,多是骗局莫搭理;
刷卡消费欠话费,细分真伪辨猫腻;
任凭骗术千万变,我自心中有主意;
不理不信不汇款,小心谨慎防万一。